融资角力
几度延迟上市的7天集团终于踏上赴美上市的新征途。
11月2日,7天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上市申请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J.P.摩根及花旗集团担任此次IPO主承销商。11月9日便公布IPO定价区间:计划以每股9美元至11美元的价格发行逾一千万美国存托股,拟募资超过1亿美元,主要用于扩大连锁网络、改善现有酒店环境以及偿还该公司将于2010年9月到期的5.46亿人民币(约合8000万美元)债务。
在此之前,7天集团已经完成三轮战略性融资。2006年,华平基金向7天投资1000万美元,事隔不久的2007年9月,华平基金又联手美林、德意志银行向7天注资9500万美元,即便在金融危机袭来的08年10月16日,华平基金仍再度出手,联手英联投资向7天投资6500万美元。备齐粮草,7天迅速从24家酒店扩张到283家(截至09年9月底数据,有77家分店正在建设之中),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成为业内规模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型酒店企业。
与之相比,2006年,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中了个百倍认购的头彩,成功融资1亿美元。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如家以每年新增门店约200家的速度攻城掠地,迅速扩张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经济型酒店企业———截至2009年9月30日,如家共有583家酒店投入运营。而锦江之星紧追在后,同样于06年上市,门店数同样已过500家。
更为灼人的是,携程今年5月又给如家增资5000万美元,而锦江之星则于今年8月通过集团内部资产置换的方式,回归比H股更为活跃的A股,融资更为容易。表面看,这是一场企业间规模对抗的战争,实际上,背后的力量还是资本的意志。
排队等候上市
毫无疑问,酒店业是一个资本驱动型的行业。
“经济型酒店的单店投资额一般在500万-1000万之间,投资回报期在3-5年。”分析师刘智景指出,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和商务部发布的《2008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分析报告》,2007年新开业的经济型酒店平均单店投资额为860万元,“以各品牌每年新增门店100间计算,动辄就要耗资八九亿元。”
而如家CEO孙坚更是直戳要害,“每家新店需要3到6个月过渡期才能产生现金流,一旦开店速度冲破资金回流的平衡点,同时又无法引入新的融资,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那么,从目前的融资金额和效率时间表来看,已经上市的如家、锦江之星和多次受到风投青睐正赴美上市的7天略胜一筹。从事经济型酒店行业多年的伍炜认为,其他企业一旦错过发力时机,等到“千店大鳄”生成,开始发挥威力,那么,“大鱼吃小鱼”,小规模企业便将面临被整合的命运。此前已经拥有上市平台的企业显然在融资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私募巨头们的最终目的总是,满载黄金白银全身而退,而上市最有可能使得企业价值数倍放大。“大股东为了套利,也必定会为企业上市推波助澜。”
由此不难理解,7天、格林豪泰、汉庭……排队等候上市。如家出色的三季报无疑又会使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这个角度看,锦江之星CEO徐祖荣认为,如果7天发行成功,对国内经济型酒店而言是件好事,说明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还是很认可的,也会带来市场对这个行业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