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雁:“7天”会是三足之一

时间:2009-05-31来源:网络 作者:
  

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舒服,市场不好的时候也不见得谁都不舒服。”“7天”连锁酒店CEO郑南雁说。

  宏观经济的下行,给实体经济带来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但我认为这也有好处,能把其中的投机因素挤掉。”郑南雁说,与此前一堆人乱打相比,“如家、汉庭和‘7天’会是这个市场上最有前景的三家。”

  扩张进行时

  《21世纪》:业内人士说,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就是放缓扩张,勒紧裤带过日子。




“7天”的行为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冒进?

  郑南雁:我们也已经在勒紧裤带过日子了。与以前相比,现在花钱基本上都是使用倒推法,看有多少钱然后再看能做多少事。

  去年11月、12月期间,我也很担心:如果情况再恶化就可能会影响经营。但是现在看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是间接的。

  中国的需求仍然存在。尽管从2009年的具体情况看,会有很大规模的受损,但挤掉的只是部分参与者的份额。中国每年都要建酒店,也许过去每年要建100家,现在变成了30家。但这里,有些以前一年建一家的品牌可能会消失,而剩下的品牌就会一年建五家、十家。因此只是市场份额更集中了而已。

  从我对如家、汉庭的观察,2月的后两周以及3月的前一周,我们三家的入住率数据受经济波动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当然也会有一些客户流失,但是星级酒店流失的客户量会弥补我们的这些流失量。然而这种弥补在已有的20个品牌中肯定不是平均分配的,大多数会集中到三五个优势品牌上。

  现在扩张也是个好的时候,物业水平比以前降了不少,至于平均降了多少我说不准,因为各地情况不一样。上几年大家一窝蜂进入这个领域,使得物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一度高达15%-30%。但说不准2014年前后物业的价格又会上去。

  《21世纪》:在扩张手段上,“7天”还是采用了开店的方式。但如果有品牌会消失,为什么不采取并购的方式呢?

  郑南雁:也有投行给过我们这样的建议,让我们拿了钱然后去收购。但我们自己的判断是,以“7天”当下的情况看,国内还不存在对我们而言有价值的并购对象。那种只有十几家、二十几家分店的品牌不符合“7天”的胃口,但是规模大的对“7天”而言,现金收购又会出现很大压力。如果“7天”已经上市,那么用换股的方式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哪来的钱?

  《21世纪》:尽管您此前说,此次危机并没有太大地影响“7天”的入住率。但是业内人士甚至质疑“7天”此前90%的入住率是否事实。此后新店继续增加,不会更影响入住率么?

  郑南雁:2007年的平均入住率比较低是可能的。因为2006年、2007年门店的数量每年都增加4倍多,这肯定会拉平入住率。新店开张,入住率会有一个爬坡的过程。但2008年“7天”的门店数量只翻了一番,加上网络覆盖面更广、品牌影响力也今非昔比,因此相比较而言,2008年的入住率是稳定成熟地在变的。

  《21世纪》:即使如您所说,“7天”的入住率非常好。但“7天”第一家酒店到现在也不到4年,业内认为经济型酒店的成本回收期普遍在4-5年。很多人因此怀疑“7天”的扩张能力,此前更传言“7天”出现资金链问题。据说此前“7天”还向同业出让了几个签下来的物业。是否如此?

  郑南雁:这个行业就没有钱不紧张的企业。钱紧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融资能力确实很差,另一种就可能是扩张能力太强了。

  对于“7天”而言,2008年中资金确实有点紧张。因为当时没有想到资本市场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但我们已经做了相应调整,改了规划。

  至于说已签的物业,“7天”确实取消过两、三个。首先是2007年底签的物业中有几个确实比较贵。我经常说“7天”是几个书生做的企业,我们成立时间短、完全是商业化的背景,因此不太有可能签到便宜的物业。况且确实又赶上了2007年过热的那个阶段。但那几个我们取消的物业并不是由于价格因素,而是由于无法根据协议实施,也就是说物业本身存在瑕疵。比如说相关证照无法在协定的时间内办下来。每个地方关于酒店设立场所的规定都不一样,比如在北京住宅之外的所有建筑都可以做酒店,但广州就明文规定只有商业地产可以做酒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