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心越来越拥堵的今天,印度也有了胶囊酒店,这家叫做 Urbanpod 的酒店开在印度最大的城市和海港——孟买的城郊区,拥有 140 间迷你房间。孟买有一半的人口都住在贫民窟,而胶囊房间的大小比贫民窟还要更袖珍一些。
Urbanpod 的创立人 Shalabh Mittal 和 Hiren Gandhi 表示自己是从新加坡的胶囊酒店中获得的灵感。不过要说最早胶囊酒店的来源还是 1970 年代的日本。这种酒店最初是为了服务那些错过了火车的商务人士,让他们在等下一班火车到来前能在这里短暂休憩几小时。
cloudfront
而现在这种需求覆盖到了更广泛的人群。根据印度经济学人报道,目前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成了国家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板块,出现了很多单人旅行者、背包客以及团队旅行等。
而胶囊酒店会成为他们的一种新选择。“我们的目标客群是 18-50 岁的人,他们可能是学生、年轻的商务人士、朝圣者,或者是其他寻求负担得起的、干净且安全住宿的人”Gandhi 说。
mid-day
目前酒店已经运营了一个月,大多数客户是商务人士和单独旅行的人。这间酒店的日单价大概在 200 人民币,是孟买普通商务酒店价格的三分之一。
Gandhi 计划未来几年在全球各大城市建造 1000 间胶囊房间,“我们希望向大城市,且人流量多的地方拓展。”
至于印度 Urbanpod 胶囊酒店的风格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异常安静,装饰采用极简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未来主义色彩。但也有很多人看到酒店的第一反应是洗衣机或者太空飞行器。
和普通 24 小时有前台服务的酒店不同,胶囊酒店需要刷卡进入。床边装满了各式按钮,对人力的要求极低,有点像高级的头等舱,拥有阅读灯、耳机、空调、空气净化器以及个人储蓄柜等。
因为有很多公用空间,例如公用的浴室卫生间、走廊过道等,所以整洁极度重要。走进这间酒店前,所有人都必须穿拖鞋。接着你会收到一个装着毛巾、电视遥控板和水杯的塑料袋。这几乎就是你的所有配件。
makemytrip
胶囊酒店以及胶囊住房流行的背后其实透露了未来城市的趋势。2008 年金融危机后,日本很多失业者、无家可归的人都住在类似棺材大小一样的小空间里。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人口众多的亚洲地区,最近伦敦开发商也在准备修建 6.7 平米不带卫生间的迷你房间。
胶囊的概念正好契合现在城市学定义中的“创新”、“可持续性”、以及“极小”,或者说是极简主义推崇的 “Less is More”。毕竟在发达城市里,公共空间几乎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所有服务,包括咖啡馆、酒吧、公园、图书馆等。
胶囊酒店的出现只为了提供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不过这会牺牲一定的隐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