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世界著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副总裁克莱内特来到海尔集团参观,一张悬挂在墙上的合影让他停下了脚步。照片中,一位德国政要和海尔集团的员工站在一起,神态和蔼。克莱内特激动之余表示,自己也希望能跟这位政要一样,“和海尔员工合影留念”。
到底怎样一位政要让奔驰巨头都如此动容呢?他就是被赞誉为德国继勃兰特之后第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总理——格哈德·施罗德。
2017年2月9日,施罗德来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这是他从2001年以来,第四次与海尔零距离交互。
从异国合影到亲自参观,施罗德竖起大拇指
实际上,早在十六年前,海尔就迎来了跟施罗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01年10月6日,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在德国天虹酒店与与海尔人合影留念。就在几年前,海尔在德国科隆世界家电博览会上引领风骚,其产品凭借当地化的设计给众多德国人带来了方便及舒适的生活,渐渐走进德国民众的家庭。施罗德用照片的形式传递了对海尔的良好祝愿,为海尔的产品点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施罗德跟海尔在2009年有了第二次“亲密接触”。该年,施罗德首次造访海尔集团,参观后向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竖起了大拇指,“海尔非常有竞争力,希望海尔在德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一时期,海尔凭借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市场链”流程再造,走出国门,出口创牌。海尔不断进入其它国家,并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这种模式下,海尔依托对本土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迎合了全球用户的产品需求。施罗德正是用竖大拇指的方式向海尔为全球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经营思路点赞。
进入2016年,海尔迎来了和施罗德在汉堡的第三次重逢。
当年11月份,海尔出席了第七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而本次峰会的荣誉主席正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作为中国制造代表,海尔在峰会上第一个发言,介绍了互联工厂模式等智能制造探索成果,获得与会代表的极大认可。
此前,海尔已经陆续建成8大互联工厂样板,能够为行业在前端生产制造环节提供先进样本支持。不仅如此,海尔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代表积极与德国工业4.0积极对话。施罗德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此次经济交流十分有益,能够造福两国企业且有利于促进两国社会相互开放和学习。
海尔在汉堡峰会推介智能制造,亮出互联工厂模式,给施罗德留下深刻印象。短短两个月之后,施罗德就来到青岛,亲临西海岸新区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也就有了施罗德对海尔的第四次点赞。
2月9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应邀参观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在30分钟的参观行程里,施罗德参观了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的智能设备、智能互联系统、全球领先实验室等,并对海尔全球最大4500rt的智能互联测试台表示震撼。时隔8年再次来到海尔,在他看来,海尔的产品在质和量上发展很快,并有望带领行业探索智能制造新领域。
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是全球首个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覆盖所有十大系列产品,年产能33.8万台,高达4500RT的测试能力创世界纪录。在海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施罗德仔细观看了海尔中央空调以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生态互联体系。在他看来中国智造的“智造”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这与海尔中央空调行业首次实现大型装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后,施罗德来到磁悬浮生产机房,参观了海尔中央空调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和实验云服务平台。他对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从产品技术到生产环节,从安装设计到运维体系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表示赞许。事实上,智能制造不是单一的提升生产环节,而是通过设计、生产、运维等全方位的智能体系,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参观期间,施罗德充分肯定了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以用户为核心,通过开放平台整合全球资源,迅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运维模式。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对接渊源已久。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德国在智能设备、高端制造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而海尔互联工厂正是基于自动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中国制造2025的探索,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参观结束后,施罗德主动邀请海尔互联工厂检验线、生产线、实验室管理员工合影。在惊异于海尔的发展速度的同时,他也对中国智造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未来,中国智造不仅仅是局限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生产等。 从这个维度来看,伴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合作契机不断扩大,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将最终通过人、机、物的互联,交互出用户最佳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