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酒店杂志 > 酒店设计 >

用城市视野关注风景区内的酒店建筑设计

时间:2009-05-11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在水一方托起沉沉岁月的吊角楼,是其居者美丽灵魂的庇所。作为一种不可重复的文化符号,吊角楼是和苗家盛满汗水的竹背娄、沈从文笔下早己歌声遥远的翠翠萧萧们、索溪河两岸此起彼伏的捣衣声,以及古城老街里那份怡然从容的神情联带在一起的。佳程国际酒店以入画的吊角楼形态设计,让历史惠及子孙,让现代城市里疲惫、麻木的精神还能被愉悦、被感动,让心灵的悸动与印记为一种正在消逝的文明提供见证……

暗合传统风水的龙翔待发:根据风水学上理想的城址选择来分析,佳程国际酒店所在地是龙穴,弧线形体暗合了龙翔待发的概念,形体采用流畅的曲线布局,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象征着事业逐渐走向兴旺发达。主体建筑以自然的线条和造型,充分体现出建筑自然天成的外形特征。酒店以“ S ”形曲线柔美地布局于湖光山色之间,成为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与山水相吻合,又增加了采光面,显现旅游酒店的特点。

中国风水观的普遍原则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理想的风水格局。背山可以阻挡北面的寒风,而面水可以迎接夏日的南风朝阳,争取日照,近水便于用水和运输以及养殖,缓坡可以避洪涝,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佳程国际四面环山,地势北高而南低,又有索溪河河水横贯,俗称“金带环抱”;有山环绕,负阴而抱阳呈围合之势,形成对外封闭。建筑采取不同方位轴线关系,成功地把酒店建筑群体凝聚在一起,各种功能之间联成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各分支又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显得完整而宁静,这是融洽亲和的表征。房屋高密度紧凑布局,尽量节约用地,注重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功体现乡土民居“天人合一”的民俗文化。

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这种精神不像是哥特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蓝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建筑暗示着精神的崇高,而中国宫殿庙宇则暗示着精神的安详和宁静。

满足精神空间需求的聚落形态:我们生活的空间既不是天文学家所说的无限空间概念,也不是欧几里得几何学所说的“X Y Z”坐标,这些空间概念只是存在于人们追求客观性时——即从表象中升华的更深刻的思维过程。而真正的人性空间是一种朴素、亲切与温煦,是一种足以演绎生活和体验情感的尺度。

聚落是一群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都市聚落。所在区域一般都是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或有某种历史渊源的地方。从功能主旨上主要体现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提供不同功能服务、提供情感方面支援、提供环境发展空间等等。聚落的区域多为一带一个特色,各自根据自身不同的自然风景、历史古迹、民俗文化、人文活动、产业特色等,将其发展成为多元的聚落风格,甚至开发观光特色,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佳程国际酒店以聚落形态为设计出发点,追求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人对空间的感知,在于跨越时空的限制而追求空间的永恒。在聚落这样一种建筑环境里,人们的身心得以从喧嚣的都市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所带来的欢愉,无论从感观还是精神,都令人流连难忘。

用完美的风景线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世外桃源

建筑从来都不是一个纯技术或者纯经济的产物,它不可能离开环境、离开精神感受而存在。一位国际建筑大师曾对他的学生说:我把我的建筑作品看作一件雕塑,一个空间的容器,一个布满光线空气的地方,一个对周围的回应,对城市的记忆,跟感觉和精神有关的物体……为了协调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佳程国际酒店利用武陵源风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进行了大胆的设计。

递进链接:酒店景观分为远景与近景,远景有索溪河,百丈峡、宝峰湖景区,近景有百溪沟、小庭院、后院景观。同时还构思在大堂前设计一个水景广场,与东面的风情文化建筑呼应,广场可为旅客举办有当地民俗特色的表演,也可以举办篝火晚会;近景主要是靠人工设计,形成合理的分布,使大家都能分享怡人景观。将远景,中景,近景递进链接,形成一个景观系统。

天人链接:天然景观为主结合人工景观。远景均为天然风光,是真正的陶冶情操的主要景色。近景则是辅助天然景色,使客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能得到酒店的关怀。在建筑造型上,提取土家族天成自然的元素——原木、石材和陶瓦;色彩选取原色,利用建筑自身的高低错落造就出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建筑特色。

高档酒店是地区文化的代表。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可能漏掉其公共建筑。古罗马的设计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都以过人的才华,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建筑作品,也在此后的世代中向人们昭示着曾经的存在。佳程国际酒店设计的三个设计出发点——吊角楼、翔龙待发、聚落形态,即以一系列的城市记忆,让人们触摸到城市往昔和现在甚至是未来的心跳。一副副画面与城市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这种建筑与城市神交式的精神对话中追寻重塑现代城市精神的原点,开拓城市新的美好未来。

“两岸高处皆有吊角楼人家,美丽到使我发呆。并加上远处叠嶂,烟云包裹,这地方真使我得到不少灵感!”—— 文学大师沈从文

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过程中,一个词汇十分执着地冒了出来,那就是——记忆!城市记忆的盲目忘却已经造成了人们对城市的疏离,所以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积淀、街巷风貌、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形态,甚至共同的信仰和偏好是不能以留白形式来完成的。

建筑是在时间上展开的空间序列,建筑演绎的城市空间在时代的流线上不断前进和沉淀,记忆随之流动、传承。城市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到城市记忆的某个角落,甚至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体形象。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印记是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综合而成的,尤其是独特的标志性的建筑,更是这种记忆的深化符号。如湘西的“吊角楼”文化、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北京的“故宫博物馆”,它们所释放出来的信息让我们能够发现时间、也发现牵连,更能证明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分隔线----------------------------